时间:2023-01-17 22:28:30 | 浏览:1183
(资料图)
《财经》记者 秦嘉敏 陆玲/文 王东/编辑
12月11日,“N生益转”上市的首个交易日以跌破发行价的96.520元开盘,此后一度跌至96.030元才开始回调。至此,12月份上市的4只可转债全部经历了跌破100元面值的窘境。从9月25日“雨虹转债”申购时的万人空巷到如今的频频破发,可转债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坐着“过山车”一般逐渐回归理性。
不少券商通过短信、电话、微信、APP弹窗等方式向投资者提示可转债风险,比如湘财证券给客户发送的短信提到,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发行可转债作为融资渠道,后续可转债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概率提高。
一位公募基金从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可转债的价格受两个市场影响。“股票市场下行,投资人就希望你对可转债设置的转股价格越低;债券收益率上行,投资人就希望你的票面利率越高。”而近期的市场恰恰叠加了股市下行和债券收益率上行的双重因素,上证综指围绕3300点徘徊,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则突破了4%。
近乎“零投资门槛”让参与新债申购变得跟打新股一样流行。9月25日,东方雨虹(002271.SZ)发行的首只实施信用申购的可转债“雨虹转债”(128016.SZ)完成网上申购。当日晚间公布的网上发行中签率仅为0.0013%。10月20日是“雨虹转债”的上市首日,该只可转债的价格涨至124.100,当日收盘涨幅为20.12%,投资者的热情可见一斑。
11月以来,上交所可转债“林洋转债”和“隆基转债”先后上市。根据上交所规定,可转债上市首日盘中交易价格较前收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超过20%(含)、单次上涨或下跌超过30%(含)的,可根据市场需要实施盘中临时停牌。两只可转债上市首日遭到爆炒,其中林洋转债遭遇两次临时停牌,盘中一度冲高至134.870元,隆基转债首日收盘则大涨30.32%。
在保荐机构国泰君安出具的“雨虹转债”上市保荐书中提示了可转换公司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可转债价格变动较为复杂,需要可转债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上市交易、转股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或与其投资价值严重背离的现象,从而可能使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0日至23日,以及24日至27日,东方雨虹控股股东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先后减持其所持有的雨虹转债合计各184万张,合计占发行总量的20%。“大部分人买可转债都是冲着转股去的。而且现在可转债都被当成减持工具,投资人对公司也没信心。”上述基金从业人士表示。
2017年2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对上市公司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管理,但是明确表示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可转债、创业板小额快速融资的,不受新规限制。
相比可转债融资,定增融资的财务门槛相对更低。兴业证券研究认为,随着定向增发监管趋严,可转债有望成为定增融资的“替代品”。今年以来(截至10月底),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 120 家,拟募集资金规模超过 2900 亿元。
某券商固定收益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年初以来可转债扩容,背景主要是定增新规限制了部分定增。相当于堵了一个入口,又给了一个入口。“有的大股东可能上市第一天就可以抛售。一旦大股东减持,容易对转债价格造成一定的波动。”
依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网下和网上投资者申购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获得配售后,应当按时足额缴付认购资金。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申购。
随着可转债市场扩容以及可转债上市破发的出现,可转债风险已经逐步增加,不少可转债出现投资者中签后出现放弃缴款的情形。对此,华龙证券通过微信公众号提示称,“如您放弃缴款或未能足额缴款时,在12个月内累计三次后将进入申购黑名单,在6个月内不能参与申购业务。”
近期股市债市表现不佳,而可转债新券加速发行,加上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售的可转债上市后立即套现,短期内可转债投资前景难言乐观。“之前价格高是部分个案给市场造成的错觉,现在才是一个合理的价格。总体而言,市场处于加速发行中,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 该券商分析师表示。
可转债与股票是有间接性关系的,可转债实际就是一种可转换成普通股票的企业债券,两者之间可以说有互通的特征。比如可转债在特定的价格,时间和期限等可以转换成股票,反之持有股票的时候,当这家公司发行债券的时候也是同样拥有债券分配优先权,因此可以肯定可转债与股票有间接性和互通性的关系。
一方面真正理财的人是拿自己的钱去赚银行4%的回报,另一方面本来就没钱的人,你跟银行借钱,你还要支付给他10%以上的手续费。这样的管束未来一定会越来越严格的,而正在套卡的朋友们,大家一定要想到你手里有几张信用卡,靠着倒卡你可以维持一定生活,但是你这个代价是很大的,你的利息手续费支出是很高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审慎稳健的信用卡发展战略”“加强对信用卡客户的资信审核”“严格规范信用卡分期业务管理”……然而,也应当看到,随着信用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粗放,服务意识不强,风险管控不到位,存在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等行为。
重要的是,AppleCard是高盛除了跟通用汽车的联名卡之外唯一的消费信用卡产品。因此,客户满意度评级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消费者对AppleCard体验的影响。AppleCard于2019年首次推出,是一张以数字为重点的信用卡,可通过钱包应用访问。
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薛小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多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未还,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予惩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很久没写信用卡相关内容了,今天刚好有朋友问到,我就将之前写过的一些信用卡相关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下。如果你收入可观,负债率低,信用记录良好,只要你保证日常用卡消费的习惯,银行妥妥地自行给你提额,而且额度提升之后可能都不通知你。
很简单,他可以给你推分期付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性的你的手机会接到一些电话,不是骗子,人家都是正规的银行人员或者银行外包人员,人家能够准确的说出你的名字来,说出你在人家银行有没有信用卡,额度是多少,甚至上个月的总消费记录是多少人家都有。
根据消费者协会的最新的数据,如今信用卡的借贷利息非常高,以至于如果你进行一笔1万元的分期付款,一年内可能需要额外支付1000元的利息,甚至更多。金融专家指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随着食品杂货和汽油等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会继续抬高消费者的预算,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生活消费信用卡(英语:CreditCard),又叫贷记卡。中文名信用卡英文名CreditCard其他外文名vist种类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产品起源19世纪末支付方式非现金交易付款特点可透支背景故事最早的信用卡出现于19世纪末。
若持卡人急需现金周转,可在信用卡预借现金额度内申请现金转账或现金提取。在办理信用卡分期业务时,消费者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是涉及手续费、违约金计算等,必要时可向银行询问确认,避免因分期过多造成高昂个人财务成本,最终因入不敷出导致征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