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再融资市场发展可分为初始、发展、收紧、宽松四个阶段,自2020年再融资新规修订后,政策进入了新一轮的宽松期,再融资市场规模开始恢复增长。在综合考虑发行条件、融资效果等因素后,定增、可转债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再融资方式。市场表现上,中小市值企...
我国再融资市场发展可分为初始、发展、收紧、宽松四个阶段,自2020年再融资新规修订后,政策进入了新一轮的宽松期,再融资市场规模开始恢复增长。在综合考虑发行条件、融资效果等因素后,定增、可转债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再融资方式。市场表现上,中小市值企业为定增发行主力,因此定增收益表现接近中证500走势;可转债“下跌保护”特征明显,相较于正股其波动较小。展望2023年再融资市场,对于融资公司而言,再融资新规红利仍将延续,政策宽松利好成长型企业再融资;对于投资者而言,2023年A股市场转暖预期叠加高折价率下,定增、可转债收益趋好,其中优质成长企业将更具投资价值。
▍再融资政策阶段性演变,新规落地后重启宽松期。
我国再融资市场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期(2006-2013年)政策初步成型,融资规模维持低位;发展期(2014-2016年)创业板再融资放开,并购重组政策放宽;收紧期(2017-2019年)政策全面收紧,定增市场迅速回落;宽松期(2020年至今)新规落地,再融资市场迎来黄金时期。
▍定增、可转债优势凸显,渐成再融资市场主力。
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优先股五种再融资方式特点各异,在综合考虑发行条件、融资效果、融资风险后,定增、可转债逐渐成为了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定增贡献了市场规模和项目数量的50%以上,为绝对主力品种,而可转债规模仅次于定增,2019年以来规模占比25%左右。配股、公开增发和优先股等其他方式的融资规模和项目数量则相对较小。
▍定增市场呈现中小市值风格,可转债“下跌保护”特征明显。
自2020年新规落地后定增平均折价率提高,竞价类定增逐渐成为主流。中小市值企业为定增发行主力,双创板块和民企融资占比持续上行,因此定增项目平均收益率表现和中小市值风格收益一致,且定价定增收益率整体高于竞价定增,2022年收益均同比下滑。可转债具有“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特点,2022年转债跌幅明显小于正股,中小市值转债正股占比持续提升,指数走势逐渐接近中证500。
▍再融资新规红利仍将延续,政策宽松利好成长型企业再融资。
对于融资公司而言,2023年再融资新规红利仍将延续,预计竞价类定增仍会是市场主流再融资方式。定增市场将显著偏向成长类的中小市值风格,尤其是随着创业板定增门槛的降低,全面松绑的创业板定增规模将继续扩张。行业方面,政策宽松利好电力设备、电子等科技行业和化工、机械等周期行业中的成长型企业实施再融资。
▍2023年A股市场转暖预期下定增、可转债收益趋好,优质成长企业更具投资价值。
对于投资者而言,2022年的定增平均折价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随着2023年二级市场行情转暖,定增平均折价率有望继续提高,可转债估值中枢也有望回升,项目收益表现趋好。行业方面,科技、周期行业中高折扣的成长股更具投资价值,预计收益表现更好。
▍风险因素:
再融资政策变化;二级市场大幅波动;监管趋严;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
本文源自金融界